盈利模式依然未知
事实上,过去的国产手机给予外界的印象一直为“低价”,而这次的“云”潮来袭,是否可以改变固有的格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云手机”依然处于概念的阶段,而对阿里巴巴、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来讲,眼前最重要的工作是为“积累用户”,搭建一个新的平台。
在雷军看来,承载该平台最关键的因素也在于“社交性”。雷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了旗下的米聊产品的重要性,称这是未来小米手机最为核心的东西,“米聊是对其的一个突破,比如改变大家发短信、打电话、管理通讯录和名片的方式,跟手机整合在一起,可能会产生一些与众不同颠覆性的东西。”
对阿里巴巴而言,更看重的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的构建。杨磊磊指出,对阿里巴巴而言,拥有强大的后台计算能力以及庞大的淘宝用户数,也让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更多施展拳脚的地方。
“通过对淘宝用户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为开发者提供有价值的引导。”在杨磊磊看来,一个完整的云手机产业链条的搭建必须具备:消费者云平台提供商开发者手机终端,而对阿里巴巴来说,未来不会从云手机终端获得利润,更多的是寄予阿里OS系统的平台。
据他透露,阿里OS未来除手机领域外,还将拓展到平板电脑领域。阿里巴巴还将在11月份开始招纳开发者为其平台创造应用。
“华为是终端,走苹果的路子,华为的云手机就是一个概念,刺激终端的销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运营商人士表示,华为提供160GB云储存,如果按照目前运营商最优惠的收费标准计算(中国移动15GB/500元/每月),将160GB的文件存储到“云”,流量费就高达几千元,而国内的Wifi热点并不多,远不能满足用户的云需求。
这也与小米、阿里巴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瑞士信贷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巨头们纷纷研发自有品牌手机和操作系统,主要目标并不是通过手机销售来获得大量收入,而是希望通过应用商店和其他增值服务获利。
对此,雷军表示,硬件维持不亏钱,通过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盈利。在他看来,一个手机必须完成“软件+硬件+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的开发。
不过,与海量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相比,小米系列的应用并不足以支撑其实现盈利的目的。对此,小米科技的相关人士表示,虽然现在应用很少,但小米将通过终端布局带来合作,“小米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只要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盈利指日可待。”
与小米科技相同“窘境”的还有阿里巴巴,虽然其在阿里“云手机”蕴含了更大商业企图,搭建云平台,但杨磊磊也坦诚,目前其在商业模式上还没有清晰的思路。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作者
相关推荐
-
发现改变的力量 远洋集团新技术引领大会直击科技发展浪潮
“发现改变的力量”远洋集团新技术引领大会如期召开,大会围绕“大智云物移”(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方面,主要介绍了新技术在房地产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应用
-
让技术为健康保驾护航 远洋健康建筑落地生花
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展开了未来健康与智慧建筑的画卷。依托WELL标准与智能化等新技术,远洋已经实现40项技术应用场景。
-
如何消除多云管理难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云,CIO们被要求组装一套云服务。他们如何将坐在数据中心的数据和应用程序移动到另一个供应商?他们如何将许多不同部分的环境无缝拼凑在一起?
-
CIO力求将云指标与业务价值相结合
随着CIO获得云计算的经验,他们使用的云指标也发生改变。本文介绍一位CIO在决定使用哪些云服务时,将业务价值列为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