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普通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做成人的走路速度,那么超级计算机运速堪比火箭。一般来说,超级计算机是计算机中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多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和尖端技术研究,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全国各省市陆续发布的云计算宏伟蓝图,云计算中心或者超级计算中心的建设被提上重要日程,于是乎,明白的不清醒的一并齐响应,如重庆“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 上海“亚太云计算中心”、 深圳“鲲云计划”、北京“祥云计划”等,全面开花之势蔚为壮观。
有统计称,目前全国已经有30多个省市自治区提出或已经制定云计算发展战略。初略估算,这些政府的云计算投资全部累加,金额少说也有数千亿、上万亿。
然而,细一琢磨,我们是否陷入了一个由云技术和GDP共同刺激和粉饰的数字陷阱?能源供应和地理位置计算中心选址原则忽视否?超级计算机,这个耗能大户,如何平衡投入与产出?
疑问叠出,不如先看几个实例:
在日本,就“K”超级计算机而言,它的功率达到了12660千瓦,这实际上是个极其庞大的数字。如果性能提升10倍,即便工艺和技术成熟度可以抵消掉一些能耗的增加,但总体算下来总功率负荷仍有可能超过50000千瓦、甚至接近100000千瓦。
按照新增1千瓦时新增发电、送电设备需要5000元左右的粗算成本,建设一个超级计算中心所需的新增电能负荷也是个惊人的数字,如果常年开机运行,其消耗的电力和庞大的电费也同样是巨大的经济负担。若常年闲置,其硬件折价带来的资产损失同样是极其巨大的。
在美国,谷歌为了给数据中心散热,特地选在了一个水源地旁边建设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的选址不单要考虑电力供应,还需要考虑当地的水资源、年度平均气温等环境指标,因为每一个要素都可能对后续成本造成巨大的影响。
反观中国,目前多数大城市都面临缺电缺水困境,而新增发电容量在环保口径越来越严格的前提下,我们也不能做太高的期待。所以,发展云计算基地和超算中心,地理要素是不得不面对的;发展云计算产业,靠三天两头地拉闸限电解决不了问题,能源问题就如同地利,这就决定了云计算不应该也不可能在各地都开花结果。
此外,前期的巨大投入与后期未知的产出能否平衡、国家行业标准待制定、人才和技术缺口、外资介入后的安全隐患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制约着云计算落地开花。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发现改变的力量 远洋集团新技术引领大会直击科技发展浪潮
“发现改变的力量”远洋集团新技术引领大会如期召开,大会围绕“大智云物移”(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方面,主要介绍了新技术在房地产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应用
-
让技术为健康保驾护航 远洋健康建筑落地生花
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展开了未来健康与智慧建筑的画卷。依托WELL标准与智能化等新技术,远洋已经实现40项技术应用场景。
-
如何消除多云管理难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云,CIO们被要求组装一套云服务。他们如何将坐在数据中心的数据和应用程序移动到另一个供应商?他们如何将许多不同部分的环境无缝拼凑在一起?
-
CIO力求将云指标与业务价值相结合
随着CIO获得云计算的经验,他们使用的云指标也发生改变。本文介绍一位CIO在决定使用哪些云服务时,将业务价值列为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