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已离不开云。即使企业本身没有正式接纳云架构,员工们都已通过移动设备接入并使用云服务来方便地获取热点信息,而这并不需要IT技术。
所幸的是,现在很少有企业将云拒于门外。实际上,分辨真实的云和伪云要比接纳还是不接纳云这一命题要难的多。Computerworld英国版最近对200位CIO及顶级IT主管进行采访后发现,超过80%的人在搜索数据或资源服务时遭遇过所谓的“云骗局”。这类诡计有许多形式,如签订定期云使用合同、碰到灵活性和扩展性都非常差的云服务,甚至购买了无自助性质的云产品等。事实上,许多CIO认为大多数第三方数据中心及主机代管行业只是将现有产品重新挂上云的标签以达到迷惑客户的目的。
IBM的Edwin Schouten还提出了一个问题:服务商对定义什么在云上、什么不在云上有很高的自由度。市场专家非常擅长于模糊那些众所周知的术语及概念的界线,这让服务商很容易把已存在的产品重新贴上云的标签,伪装成高级云服务推往市场,销售商也不例外。Oracle CEO Larry Ellison在公司开始为其云业务添加关键平台元素时就表示,现在的云完全是“一团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可悲的是,这一现象的产生并不能追溯出实际的原因。的确,云代表着最新的设备技术变革,但它并不是万能的。David Cummings曾说过,管理代理或简单的主机代理都是低耗高效的服务;而云的优势则在于其高度的可扩展性,代理更适合于固定的环境及特定的系统和流程。没有一种方案是最好的,只能说不同方案适应不同需求。
现代的数据环境分类都不会以简单的形式出现。Data Center Colocation的John Giaquinta表示,企业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估及调查来预测何种设备将符合自己的需求。向云服务商与自己的员工提问,是否知道自身的实际需求及解决方案的利用度。对外部方案、云或其他方法进行评估时应注意一些关键词,如数据防护、加密、授权承诺、数据恢复等,毕竟对设备的扩充会涉及到许多物理资源部署及外部解决方案的问题。
复杂的架构催生复杂的商务体系。现今热门的第三方数据服务中隐藏在合同下的潜规则将会是众矢之的。对此最好的防范措施就是相关方面的经验,并清楚地了解自身真实的需求所在。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作者
相关推荐
-
发现改变的力量 远洋集团新技术引领大会直击科技发展浪潮
“发现改变的力量”远洋集团新技术引领大会如期召开,大会围绕“大智云物移”(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方面,主要介绍了新技术在房地产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应用
-
让技术为健康保驾护航 远洋健康建筑落地生花
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展开了未来健康与智慧建筑的画卷。依托WELL标准与智能化等新技术,远洋已经实现40项技术应用场景。
-
如何消除多云管理难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云,CIO们被要求组装一套云服务。他们如何将坐在数据中心的数据和应用程序移动到另一个供应商?他们如何将许多不同部分的环境无缝拼凑在一起?
-
CIO力求将云指标与业务价值相结合
随着CIO获得云计算的经验,他们使用的云指标也发生改变。本文介绍一位CIO在决定使用哪些云服务时,将业务价值列为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