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BI融入业务流程

日期: 2008-04-23 来源:TechTarget中国

  将BI(商业智能)嵌入在运营流程中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做出更好的决策,但这类IT项目必须在业务用户的帮助下进行设计,才能带来显著的投资回报。
   
    最近在纽约举行的IDC商业智能与业务流程论坛上,几位有着建设这类系统经验的用户给出了他们的建议。这些用户介绍他们所实施的为业务流程注入分析能力的项目,是为了使一线工作人员能够利用故障处理程序做出决策。
   
    Capital One Financial金融服务公司负责IT的管理副总裁David Hummelberg介绍,在这家公司中,运营BI项目把重点放在像降低成本或外包等高层战略领域上,以确保ROI(投资回报)。他说:“BI项目的价值主张显得有点云遮雾罩,不识庐山真面目。这正是我们的项目为什么靠一个具体的业务问题拉动的原因。根据能力和容量,我们利用智能流程自动化,将呼叫分配给10000到15000位呼叫中心代表。因此,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将其外包的呼叫中心运营费用每年减少了12%,同时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该公司还将呼叫中心应用程序安装在其外包商的工作人员桌面系统上。Hummelberg说:“我们利用分析技术,根据呼叫者的人口统计数据和以前的购买模式,确定潜在的交叉销售机会。
   
    New York Power Authority公司的市场分析经理Wayne Sipperly建议,公司关注能够帮助实现企业目标和赢得管理层支持的BI项目。
   
    Sipperly介绍,这家电力供应商将分析功能和规则引擎与多个交易数据源融合在一起,来提供用于电力交易商、资产管理员和经理的仪表板。该项目自去年2月投入生产运营后,每天为交易商节省1小时的时间,而为这家电力公司每年节省50万到100万美元。Sipperly建议说:“不能以人力资源作为它的卖点。你必须从资金角度去考虑它。”
   
    目前,这家电力公司的门户网站为其交易商提供一个仪表板,交易商可利用仪表板上显示的实时信息来准备每天为购买电力而进行的1100项投标。这些交易商依靠来自11个来源的26个数据集合为基础进行这些投标。
   
    Sipperly说:“以前,交易商最终面对着两个屏幕和20个打开的窗口。而且没有报警功能,没有趋势分析能力。他们基本上依靠手工电子报表。”
   
    仪表板利用分析功能帮助交易商制定最优的交易策略。Sipperly指出:“如果出价低于公司为达到财务业绩或电厂合同而要求的某种临界值,仪表板还可以通过实时发送电子邮件提醒用户,而部署门户系统的关键挑战是说服用户放弃电子报表,使用自动化系统。”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相关推荐

  • 物联网百科:物联网设备如何影响企业移动化项目

    在这快速发展的移动化时代,每天都有新的IT术语生成,你知道BI、CoIT、IoT、MNO、M2M、OEM、RFID这些都代表什么吗?它们对企业业务又将产生什么影响呢?

  • 实时商业智能为公用事业带来的五大好处

    对于公用事业企业来说,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格式,向正确的人员提供正确的信息,是实时商业智能(BI)的重要方面。

  • 大数据时代的“小数据”

    随着CIO们斟酌着“多少数据是太多的数据”这个问题时,小数据在企业界因为类似的原因为自己树立名声。 Borne,前美国航空航天局员工,还曾为哈勃太空望远镜团队工作10年,在接受TechTarget专访时讨论了有关什么是小数据,以及它和大数据概念如何相互融合。

  • 企业新旧BI大战即将上演

    由于这些引爆点不断出现,在未来几年,商业智能和分析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新层面。数据将“变得更个人化,更精细”和更容易使用。员工将很快有机会获得他们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数据,并且数据将帮助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